友情链接:
伟人与西子湖的冰雪奇缘:毛泽东在杭州的难忘岁月
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,与毛泽东主席结下了深厚的情缘。据统计,新中国成立后,毛主席曾五十多次造访杭州,在如诗如画的西子湖畔工作生活了近八百个日夜。他尤其钟爱刘庄(现西湖国宾馆)的景致,在这里创作了《五律·看山》《七绝·莫干山》等四首脍炙人口的诗词,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杭州山水的无限眷恋。难怪主席曾动情地说:杭州,就是我的第二个家。 如今,在西湖国宾馆西楼临湖处,一块椭圆形的太湖石静静矗立,上面镌刻着毛泽东赏雪处六个遒劲有力的大字。石碑背面镶嵌着一张珍贵的黑白照片,下方的文字记载着那个难忘的瞬间:一九五三年冬,毛泽东主席在刘庄起草新中国第一部《宪法》时,恰逢窗外大雪纷飞,西湖银装素裹。主席信步湖畔,留下了永恒的纪念。 1953年12月28日凌晨,刚在火车上度过六十大寿的毛泽东,率领宪法起草小组风尘仆仆抵达杭州,下榻于刘庄一号楼(现西湖国宾馆主楼)。这次停留持续了近三个月,直到1954年3月17日深夜才返回北京,成为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驻留杭州时间最长的一次。即便在紧张的宪法起草工作之余,酷爱登山的毛泽东仍时常抽空攀登玉皇山、南北高峰等名山,在运动中思考国家大计。 1954年1月23日,一场几十年罕见的大雪降临杭城。翌日清晨,雪后初霁,整个西湖宛如一幅水墨丹青。酷爱雪景的毛泽东难掩兴奋,早早起床来到湖边。只见远处的山峦、近处的亭台楼阁都披上了洁白的盛装,在朝阳映照下熠熠生辉。见此美景,身着深色呢子大衣、头戴浅灰呢帽的主席,双手自然地交叠身前,凭栏远眺,嘴角挂着会心的微笑。就在这历史性的一刻,著名红墙摄影师侯波按下快门,定格了这张传世经典。 值得注意的是,这张广为流传的毛泽东赏雪照虽然常被标注为1953年冬,实际拍摄时间应为1954年初。照片中主席身后的雪中长堤,正是与刘庄隔湖相望的苏堤。细心的观察者还会发现,主席的大衣纽扣似乎系错了位置,导致衣摆一高一低。这个小小的细节,恰恰展现了伟人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——他虽不在意衣着细节,却始终将百姓冷暖挂在心头,这种心系人民的高尚品格,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。 发布于:天津市下一篇:没有了
